欣赏描写恋爱关系的作品时,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某些台词或行为让你难以接受,以至于无法真正融入其中的情境?这种不适感或许源于作者或角色们的价值观与自身存在较大的差异,亦或者反映了原创者恋爱经验的匮乏。
因此,日本网友近期展开了热烈讨论:若在异性恋作品的创作中,作者尝试将「同性挚友」的友情模式移植到「异性恋人」的互动上,是否能有效改善观众的代入感不足的问题?
让我们一同看看这种思路的缘由与网友的讨论内容吧——
「我从未体验过‘我深爱的男人为了保护我而牺牲,我感到无比幸福’这样的感觉。相反,这反而会让我产生一种‘难道我没资格与你共同承担问题吗?’的不满情绪。」
这段话来自于一位名为「笼原スナヲ」 的日本女性网络作家。最近,她在 X 平台上连发几篇文章,分析有关某些作品中男女恋爱描写之不足,深入阐述了为何她总是难以真正将情感融入其中的原因。
她进一步建议: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复杂。只需将「同性挚友」之间友情的表现,转化移植到「异性恋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中。这种方式可能会使作品显得更加自然,甚至令人耳目一新。
「这纯粹是我一个 BL 爱好者的小建议而已。但每当看到作品中男主在女主面前勉强装酷,反而在男性挚友面前无所顾忌地袒露内心时,我总会有种感觉:‘这不就说明他比起女主,更倾向于和挚友敞开心胸吗!所以,他和挚友的关系才真正是对等的吧!’」
这种观察十分敏锐,让人深感认同。
笼原スナヲ提到,曾有朋友向男性创作者建议:“如果在描绘男女情侣关系时感到吃力,那就尝试将他们想象为男性之间至高无上的友情,这或许会让他们的互动更加贴近‘恋爱的感觉’。”
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或许新奇,但她坦言自己也大致持有相似的看法。
这一理论一经提出,迅速引发热烈的讨论与反馈。不少网友对她的言论表示认同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将「同性挚友」的模式直接迁移至「异性恋人」身上的可行性。
网友们的反应各有千秋:
「原来还有这种方式。」
「我真的能够理解这种观点,因为我自己创作的男女 CP,大多也是基于类似的思路。然而,这似乎不可避免地让我内心的腐女不断低语:‘如果这女生被设定成男生,那他们的关系就太“BL”了吧……’」
「我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偏爱 BL 和百合作品,反而对一些男女情侣设定提不起兴趣。」
这实际上触发了关于角色关系深度的思考。当一个角色,需要通过依附性别或特定关系建构其价值,而无法在性别转化或关系变化后依然引人喜爱时,就会显得人格魅力不足。因此,有网友指出,创作男女情侣关系的关键不仅在于明确“爱”,更在于塑造出具备吸引力的人物本身。
某位网友还提及了广受欢迎的电视剧《大叔之爱》。
他说道,“这部剧第一季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则是其着重刻画了主人公之间的友情转为爱情的过程。而续作虽然同样汇聚了原卡司,却因为故事转为婚后生活,缺乏友情到爱情的鲜明氛围,反而显得不如前作吸引人了。”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
「刚开始和老公交往时,他有一个关系非常要好的男性挚友。但我很讨厌被拿来和那位朋友比较,甚至那位挚友还开玩笑说:‘你干嘛夺走我的朋友!’当时真让我烦到不行,甚至一度觉得:‘你们俩是不是在交往?!’」
当然,也有人以幽默方式拆解了此话题,他们打趣道:“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两个好基友好几年未联络,突然在某天于河边打一架,或许就是友谊的某种最形象体现了。”
又如:“能不能有这么一种恋爱形式:多年未见的两人随意找个地方吃顿饭,不问过往,仅以‘最近还好吗?’这样简短的问候开启对话,各自抿一口酒后,便是难以言喻的默契和安心。”
这场围绕“将同性挚友的关系移植至异性恋人模式”的讨论,全方位展现了对角色塑造与情感描绘的期待与思考。
无论是作品的受众还是创作者,都纷纷从这一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了人际关系中的细腻互动与深层吸引。
由此来看,如果你正因描绘男女情侣的相处模式而感到束手无策,不妨也试试看这种思路吧!
用描绘同性挚友的方式,重新理解并构建异性关系,或许会让创作过程显得简单许多,同时也赋予角色更多的人格魅力与吸引力。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