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十几二十年前的流行歌曲,时长往往超过 5 分钟,而近年来的新歌却越来越短,许多仅有 3 分钟左右。这种变化,乍一看似乎与听众的聆听习惯有关,比如不少年轻人对歌曲的前奏、间奏这些无人声的部分兴趣索然,甚至频繁跳过。这种倾向,自然促使音乐创作者缩短歌曲结构,让旋律迅速进入主歌。

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然而,最近却有日本网友提出一种新观点,认为这种变化或许还与串流平台取代 CD 成为音乐主流的现象息息相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站不站得住脚呢?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根据数据显示,1980 年代的流行歌曲前奏平均长达 20 秒,而现代歌曲的前奏却只剩下 5 秒左右

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日本乐坛一直以来都有关于“前奏时间变短”的讨论,许多人将原因归结于新一代听众时间紧凑、习惯跳过没有人声的片段。但日本一位经营网络公司的网友泽田翔,提出了另一种更商业化的分析,称串流平台的分账机制可能是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他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我发现最近的歌曲长度普遍只有 3 分钟,经过询问知情人士才了解到,串流平台的收益分配是根据播放次数计算,这导致歌曲时长越写越短。而在 CD 时代,由于 JASRAC(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的规定,时长超过 5 分钟的歌曲版税会按照两首歌计算,所以当时的歌曲往往更长。”

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这一说法不仅揭示了时代的变迁,还点明了音乐产业链背后的经济考量。

此外,他还进一步透露:“因为串流平台规定,只有播放时长超过 30 秒的歌曲才算作一次有效播放。因此,很多现代歌曲下意识地缩短前奏,并且设计得刚刚好在 30 秒左右切入副歌。”

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这样的创作手法,无疑是为了迎合串流平台的游戏规则,从而获取最高收益的“精明之举”。

这一观点迅速引起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歌曲前奏以及总时长的压缩,不仅仅是为了照顾新生代听众直奔主题的习惯,更是一场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

而当讨论进一步深入,问题也随之变得更复杂:究竟是“年轻人不爱听前奏”对音乐长度的影响更显著,还是“串流平台盈利模式”背后的驱动力更占主导呢?

要厘清这个问题,或许还需要更全面的数据和验证。

在这一话题的延伸讨论中,日本媒体曾经对年轻人进行过街头采访,询问他们跳过前奏和间奏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典型回答:

20多岁的女性受访者坦言:“忙的时候,我通常会直接跳过间奏。”

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另一位20多岁的女性则表示:“我会直接跳到歌曲高潮部分,也就是副歌。”

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更年轻的十几岁女生直言:“我就是想尽快听到人声。”

日本网友议论“歌曲前奏越来越短”的原因,不只是年轻人不爱听!跟串流取代CD,成为听音乐的主流方式也有关!

这些反馈显然折射出部分年轻听众对音乐结构的实际需求:他们期待音乐迅速进入“情感最浓烈的部分”,而非花时间耐心等待。

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如今的流行歌曲越来越多地将关键旋律或歌词安排在最短时间内呈现。

回过头去审视 20 世纪的经典流行歌,人们往往会被前奏的长度所惊叹——那些前奏通常长得足以从容铺陈情绪,建立完全不同的听觉体验。如今,这种冗长的开场方式显然已不再符合主流趋势。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聆听逻辑与创作思维。

最终,“年轻人听音乐习惯的变化”“串流平台分账模式的规则”这两大因素,究竟哪一个在推动这种变化中作用更大?或许并非非此即彼。反而可以视为,两者共同塑造了今天歌曲结构的主流,也驱动着音乐行业的持续演变。

不知道大家回头听那些经典流行歌时,有没有被彩带般绵长的前奏惊艳到呢?或许正是这些耐人寻味的“过去”,才更让人怀念歌曲曾经的从容与诗意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