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日本朝日电视台出品的经典特摄剧集 《超级战队系列》 正式宣布将迎来完结的消息,这一消息令无数喜爱特摄作品的观众感到惋惜和不舍。然而,伴随着剧集即将落幕的话题,网络上也出现了趣味十足的讨论。
有网友开玩笑道,既然 “超级(Super)战队” 结束了,下一部会不会是 “高级(Hyper)战队” ?如此一问,迅速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热烈讨论,究竟 “高级(Hyper)” 为何会被看作是 “超级(Super)” 之上的存在,这样的分级认知又源自哪些文化?
不少网友还联想到 “高级” 与 “超级” 的用语,说不定与 《宝可梦》 (Pokémon)中的精灵球分级有关。

那么,事实是如此吗?让我们看看日本网友们的深入分析。
伴随 《超级战队系列》 将完结的新闻出现,不少资深特摄迷除了表达遗憾,也调侃接下来会不会有全新的 “高级(Hyper)战队” 登场。
这个幽默的设想,很快便成了网络热议的话题。许多网友疑惑,为什么在大家的印象里, “超级” 之上就自然而然地是 “高级” ?这种观念到底起源于何处?

在讨论中,一位昵称为 “特撮好パンナ” 的热心观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真好奇Super之上还有Hyper这种观念,是不是从精灵球首开先例的啊?还是有更早的例子呢? ”

这位网友推测,或许正是由于 《宝可梦》 中的精灵球存在 “Super Ball” (超级球)和 “Hyper Ball” (高级球)的分级设定,让日本人形成了 “Super” 之后,还有“Hyper”这种观念。
实际上,在 《宝可梦》 系列游戏中,精灵球的等级划分十分清晰:最初的精灵球为普通球,接下来一档便是 “超级球” ,而再高一级则是 “高级球” 。
日语中, “超级球” 和 “高级球” 分别对应 “Super Ball” 与 “Hyper Ball” ,可能正是这种分级体系,让“高级大于超级”的观念变得根深蒂固。

不过,网友们很快又提出了比 《宝可梦》 更早时期的类似分级。
例如有网友补充道:“在《机动武斗传G钢弹》(G Gundam)发售比《宝可梦》早两年,作品中就设定有SUPER MODE(超级模式)与HYPER MODE(超越模式)的对比呢。 ”

可见,早在精灵球尚未流行之前,动漫作品已出现了 “超级” 与 “高级” 乃至 “超越” 的多层级分类。
有玩家还举例称,在田宫品牌的四驱车马达产品中,转速等级早就分为 “附赠马达”<“SUPER DASH”<“HYPER DASH” ,这种分级方式不仅见于玩具领域,也在各类产品的名称中多有体现。

网友们继续回忆,有人提到自己熟悉的悠悠球品牌,也曾采用类似命名顺序:“SUPER YO-YO → HYPER YO-YO,四驱车马达亦是SUPER DASH→HYPER DASH这样的升级顺序。 ”

这些实例表明, “Hyper” 在分级体系中位居“Super”之上,早已广泛渗透到日本的各类商品与娱乐产品中。
有趣的是,也有网友从更古老的语言学角度追溯“Hyper”与“Super”的关系:“如果要追溯到更早之前,或许源头在希腊语到拉丁语的转变之中。 ”

这位网友进一步解释,在英文语境下,“hyper”比“super”更具备“超常、特别”的意味,这种印象早已深植人心。
另一网友对此加以补充:“有一说认为,拉丁语起源的‘super’与希腊语的‘hyper’相比,后者总让人觉得更异乎寻常、尤为突出。毕竟许多外来词正是经过希腊语、拉丁语层层演变才流入英语。 ”

由此来看,“Hyper”与“Super”的高低之分并非近代产物,而是有着深远的词源基础和文化积淀。
网友们还以 “supermarket” 为例猜想: “按照这种趋势,将来会出现高于‘超级市场’(supermarket)的‘高级市场’(hyper market)吗?说不定‘hyper market’听起来还真不错。”

事实上,“hypermarket”早已成为某些国家对于大型综合超市的正式称呼。
每个人对于“Super”与“Hyper”的分级认识似乎都有不同的启蒙来源——或许是童年玩具、动漫、游戏里的名字,或许是商品领域的等级划分,亦或者是某种语言习惯。
你又是从哪里了解到 “超级(Super)” 之上还有 “高级(Hyper)” 这个设定的呢?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