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超市或便利店的货架上,总能看到印有“日式”字样的商品,动辄就比同类产品贵上一大截。
其实,这不光是在国内才有的现象,放眼欧美国家,也会时常发现相似的标榜方式。甚至,网络上还诞生了“Weeaboo”和“Weeb”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专门拿来调侃那些见日必捧、对日本风格极度推崇的人。
最近,美国 7-11 便利店推出了一款号称“日式鸡蛋沙拉三明治”的新商品,价格之高让不少网友直呼离谱,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不少人调侃,难道只要加上“日式”两个字,消费者就会纷纷买单吗?

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在不久前,一位昵称为“Blitz”的美国网友,在 社交平台 X 分享了他在美国 7-11 店内发现的新品。
这款刚上架的三明治,不仅在包装上赫然标明“日式鸡蛋沙拉三明治”,还有一枚樱花图案的贴纸,颇有日本小清新的风格,仿佛在用视觉语言反复强调它的“日本属性”。

然而,哪怕设计再怎么下功夫,这款商品的售价依旧让人咋舌——标签上“5.19 美元”的定价,折合人民币约为 37 元。
这一数字在美国网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开始质疑起 7-11 的定价策略:究竟有没有人会单凭山寨“日式”外衣,为这样一份平平无奇的三明治心甘情愿掏腰包?
表情包和吐槽一波接一波,各种调侃轮番上线,对于那些真会买单的人,有人戏谑说:“真的太天真了!”
看看网友们的精彩反应:
有人假装模仿日本语气调侃:“斯斯斯斯斯勾以! ”

用夸张的语气嘲讽“日式”的噱头。
另一位网友直言不讳:“这就是所谓的“日式”效应吧。 ”

揭示了商家捆绑标签、提升售价的套路。
还有网友将商品和“日式商品”列出来作对比,借机调侃一番。

甚至有人玩起地理梗,将“地方”和“日本的地方”放在一起,在意义上致以“你要标榜,我就配合”的幽默回应。

也有网友干脆将原本普通的“三明治”和“日式三明治”做出并列,后者旁边还贴心地增加了樱花标识,再次无声讽刺。

对于价格,有人忍不住惊呼:“这他妈的要5美元? ”

满满的不解和哭笑不得。
还有人质疑:“这不就是一般的鸡蛋沙拉三明治吗? ”

一句话点破产品本质,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有人做起分析:“卖5.19美元,吐司边还没去掉!笑死人了,这根本就是换了包装硬加价吧。 ”

通过细节批评“日式”仅限表面。
更有网友留言称:“我这边的店也有卖,不过标价5.99美元。 ”

不少人还把美国和日本的实售价做对比:“这价钱在日本都能买俩三明治了! ”

说明定价远远超越日本本土水平。
最后一位网友则进一步犀利发问:“既然主打日式,怎么不连定价也学学‘日派’?要知道,日本当地只卖248日元,折合美金约1.62美元而已。 ”

用实际数据抨击了所谓“日式溢价”的荒诞。
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这种“贴标签就涨价”的商业操作,确实让不少人难以接受。事实上,随便冠以“日式”头衔,简单包装就敢卖高价,已经让许多消费者产生了警觉。
有人追捧,自然也就有人质疑和吐槽。毕竟,理性的消费者很难只因为表面标签就掏更多的钱,尤其是在全球信息高速流通、普通消费者对产品与价格都越来越敏感的今天。
说到底,无论是“日式”三明治还是其他主打“异国风味”的商品,真正能吸引顾客的,还是口感、品质与性价比本身。如果只是靠换个名字、包个樱花贴纸就期待消费者排队买单,这种“文化滤镜”很难持续太久。
或许“日式”这两个字早已成了某种符号化消费心理,但它的真实价值终究还是由消费者用脚投票来决定。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