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时,大家通常都会先看商家的标价,衡量价格是否合理、划算,以此决定是否购买。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商家不再事先标价,而是让你自己决定一个“合理”价格,购物会因此更加简单,还是更加复杂呢?日本最近就有一个超特别的创新活动,名为“没有标价的超市”,这里的所有商品都交由顾客自行定价。
付款之后,还有机会看看自己定的价格是否接近真实值。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场活动居然由日本政府机构发起!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日本政府通过这场活动想要传递的深刻含义吧~
这一特殊的展销活动选址在东京丸之内商业区的购物中心「KITTE丸之内」。
这里摊满了各类生鲜食品,但奇怪的是,所有商品都没有价格标签!顾客只有等到结账时,才能自主决定每件商品的“合理价格”。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活动的主办单位竟然是日本农林水产省——一个严肃正规的政府机关!
日本政府在此活动中试图传达一个主要目标:帮助消费者重新认识“合理价格”这一概念。
活动背景在于,近年来日本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不少民众的不满。通过这场“自己定价超市”活动,政府希望消费者能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农民和食品生产者的艰辛和成本压力,从而理解当前物价的变化原因。
整个活动细节设计得颇具教育意义。在逛超市购物的同时,顾客会观看播放的短片,了解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生产和物流流程。
不仅如此,主办方还贴心地提供了详细的成本涨价指数,让消费者评估哪些因素影响了商品价格,从而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猜测合理价位。
结账时,顾客还会收到“答案”。比如,一位小学生认为一袋洋葱值 170 日元,结果在收据上被标注“稍高于实际平均价”,因为实际价格是 155 日元。
这样的反馈可以直观地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合理。
又如,一位母亲估算红萝卜的价格为 200 日元,被评价为“偏低”,因为实际平均价格是 232 日元。
而她的大学生女儿则突发奇想地将其定价为 400 日元,引得旁人啼笑皆非。
有趣的是,通过这些预测与对比,消费者不仅能进行异想天开的价格尝试,还能从结果中反思自己对“合理价格”的理解深度。
这种形式新颖又发人深省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家庭前来体验。人们一边“对答案”,一边重新认识到定价背后的经济与价值规律。
现实中,要准确猜出超市中的标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体验一圈这样的超市,你会不会对物价有不一样的理解呢?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