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许多规矩、习惯乃至道德观,其实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更新的。
例如,最近日本网友讨论的话题就引发了不少关注:“寿司究竟应该如何摆盘才合适?”
这是因为我们如今看到的寿司摆法,通常是将每一贯寿司整齐排列,并排摆放在盘子上,形成一道清晰的排列线条。即便是其他日本料理,例如生鱼片等,也广泛采用了这种摆盘风格。
然而,如果我们回到几百年前的江户时代,会发现这一摆法在当时却完全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甚至会被视为低俗,因为这种方式曾是专供妓院聚集地吉原地区的餐点特色。以下我们就来探讨,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在NHK电视台播出的热门大河剧《岂有此理~茑重繁华如梦故事~》中,由于故事背景涵盖了江户时代的妓院集中地——吉原,不少观众得以一窥许多当时特有的风俗习惯,也因此引发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
比如,在剧情中,便有一段涉及对吉原生活的鄙夷与歧视。一角色甚至撂下重话:“我不想和吉原的人待在同一个空间。 ”
这句台词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评论:难道吉原的人在当时真的被如此不待见吗?
此后,一位昵称为「オコメbot」的网友在 X 平台上举出了一个与寿司摆盘相关的例子,来佐证江户时代的人们对吉原的强烈排斥。他的帖子中写道:“连寿司的摆盘方式都要和吉原划清界限,这反映了当年主流社会对吉原的鄙视程度。”
根据他的说法,当时主流社会普遍采用一种叫“縦積み(Tatezumi) ”的摆盘方法,即将寿司堆叠成金字塔形状。而反观吉原地区,则流行的是“流し盛り(Nagashimori) ”,也就是寿司完全平铺并排的方式。
如果某个家庭不小心用“流し盛り”的方式招待客人,可能会被羞辱地说:“别把那些台屋(吉原专用餐饮服务)的寿司拿到普通人家里来! ”
那么,这些名为“台屋”或“台の物屋”的餐饮服务究竟是什么呢?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台屋」专门为吉原地区及类似的游廓提供外送服务,“台の物”则指一种特定的餐点形式,即以宽大而扁平的容器装盛,由台屋负责运送。
因此,吉原餐饮的视觉特色便发展为所有菜品——包括寿司在内,都需要平整地摆放,这便是“流し盛り”摆盘的由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社会主流的寿司摆盘方法“縦積み”,更讲究美学上的层次感。正如一些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作品所表现的那样,盘中的寿司被整齐堆叠起来,甚至堆出三层之高。
例如,歌川国芳的著名浮世绘作品《缟揃女弁庆》与《新良万造 鮨》中,寿司的摆法便是典型的“縦積み”风格。这种堆叠方式象征了一种优雅与身份的象征,而现代人早已不多见类似的呈现方式。
有趣的是,尽管江户时代的人习惯因寿司摆法而区分对方的社会地位,但在时光流转之中,曾经被视为低俗的“流し盛り”却异军突起,成为今天日本料理的主流摆盘方式。
无论是高级日本料理餐厅,还是家常日式餐点,几乎都可以看到这种干净利落,并列整齐的摆放逻辑。如果江户时代的人穿越到现代,看到寿司如此呈现,恐怕会感叹不已吧!
现代寿司摆盘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昭示着人类文化的融合与时代观念的更新。曾被视作标志低贱的做法,如今却成了日本料理引以为傲的象征。
也正如许多网友戏称的那样,“看了这些作品,倒让我忍不住想尝试一下堆起金字塔形状的寿司呢!”
对比之下,时代的变迁竟能在一筷一盘间展现得如此生动鲜明,实在耐人寻味。
从这个角度看,一种习惯的形成,往往并不只是单纯讲求便利,而同时蕴含着社会的偏见与价值观的投射。而当偏见逐步消散,历史的痕迹便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和“翻盘”。
也许下次,当我们坐在寿司吧前静静欣赏那整齐排列的寿司时,倒不妨想一想:这曾被视为“低俗”的摆盘方式,是如何一步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并最终成为我们欣然接纳的艺术形式呢?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