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KTV 唱歌或者使用家用卡拉 OK 机时,你是否注意过,有些歌曲的伴奏影片并不是原本的音乐 MV,而是一种重复率很高、风格过于朴素,甚至有些“老套”的影像呢?
最近,日本的新闻节目揭开了这些伴奏影片背后的拍摄故事,让人意外发现,这种看起来乏善可陈的视频风格,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而大家批评的“老套”“没特色”甚至“重复率高”,竟然正是从业者们追求的方向。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为何蕴藏着如此复杂的学问。
在 KTV 包厢中唱歌时,你一定会对那熟悉的场景记忆犹新:女主角若有所思地站在树干后,好似等待旧情人归来;或者人物在街道上奔跑,偶尔停驻夕阳下,背影满载着忧伤。
这类影像,很多人一眼就感受到一种陈旧、无新意的气息。
日本 TBS 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情报7daysニュースキャスター” 最近就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伴唱影片的拍摄过程,揭开了这扣人心弦却让人毫无深刻记忆的视频背后由来。
总体来看,民众对这些伴奏影片的反馈几乎一致:“风格老套”“没有新意”“一看就挺普通” ,甚至还有部分观众觉得某些画面是反复使用,这让影片显得尤其单调。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种批评竟然正中制片团队下怀。节目采访了一名资深导演—— 金子畅大先生,他是日本连锁 KTV “JOYSOUND” 的长期合作伙伴,专门负责制作伴唱影片。
金子先生不仅对这些评论泰然自若,反而表示,这些影片看起来“没特点”“老套”等特征,正是团队刻意追求的效果!
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简单:金子先生解释道,伴唱影片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将来 KTV 唱歌的人置于聚光灯下——因为坐在麦克风前的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真正的主角。
伴奏影片则充当了微妙的陪衬角色,其意义更像是“点缀”,而不是“抢眼”。正因如此,整个制作流程将“减法拍摄”贯穿始终,力图让歌唱者记住自己的旋律,而不是伴唱的画面。
那么为何这些视频还常常重复使用呢?这又是卡拉 OK 播放机制的结果。这些机器会根据每首歌的类别标签,例如 “失恋” 或 “男性视角” ,来选择相匹配的视频进行播放。
也就是说,如果你连续点了关键词一致的歌曲,系统可能会自动播出同一段伴唱视频。
反过来想,这种不着痕迹的“可重复性”特性,恰恰是这些视频能与不同歌曲都和谐搭配的关键所在——含蓄的影像风格降低了违和感。
而伴唱影片从拍摄环节开始,就刻意避免吸引过多注意力。例如,金子先生甚至会挑选特征不那么鲜明的演员,即便是在细微的镜头语言上,也尽量符合简约的审美。
他举例说明,在拍摄情侣约会主题时,把镜头定格为两人在河堤上散步。
然而,如果演员表现过于跳跃或装束过于抢眼,导演会立即喊停,因为他说:“我们希望歌词和视频保持一种‘横向流动感’,而夸张的动作只会破坏这种连贯性。”
此外,金子先生还透露了一些特殊的拍摄禁忌。比如,画面中尽量避免出现显著的文字信息,因为这会干扰歌曲歌词的显示;
演员的服装色彩也必须避开红色,因为歌词变化时会由白色变红色,与背景产生混淆。
甚至连背景中的地标也需谨慎选择,比如东京塔等知名建筑物,绝不能出现在一首以大阪为背景的歌曲中。这样的地理冲突会令人觉得影片“格格不入”,严重破坏歌曲的氛围。
同样,时代气息太浓厚的元素,例如折叠式手机、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也受到严格控制。这些“时尚流行”的细节可能到了几年后就显得过时,大大削减了伴唱视频的使用寿命。因此,一些经典、超越时间感的道具成为制片团队的“秘密武器”。
例如沙漏,它不仅能传达时间流逝的意象,还可暗示爱情的终结;而纸船、瓶中信则反映邂逅与新恋情的希望。类似地,撕毁的照片能够直接营造出悲伤的情感氛围。
这些道具与相应的配乐深度契合,让歌者无需过多专注于影像,依然沉浸于歌曲情境中。
谁能想到,一段看似简单的卡拉 OK 伴唱视频,竟然隐藏如此深邃的专业思考?原以为这些影像只是“随便剪一剪”,殊不知幕后团队早已将 “简洁、低调、不抢镜” 的理念贯彻始终。
下次去 KTV,当你看到这些常见的视频,也许你可以试着感受这些不起眼的画面对歌曲氛围的默默烘托。
正如金子先生所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成就歌者,而不是夺走他们的光彩。”
看似平凡,却充满智慧,这正是那些低调得让人忽视的视频所代表的风格哲学!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