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执政后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让一座横跨美加边界的图书馆——Haskell Free Library and Opera House(赫斯克尔图书馆与歌剧院)成为政策冲突的直接受害者。从初衷友好到如今面对复杂局势,这座图书馆的命运牵动人心。
横跨美加的特殊图书馆
拥有超过120年历史的 Haskell Free Library and Opera House,就是这样一处令人称奇的地方。这座位于北美大陆独一无二的跨境建筑,毗邻 Tomifobia 河,由加拿大慈善家 Martha Stewart Haskell 和她的儿子于 1904 年捐建。图书馆与歌剧院设立的初衷,是见证美加两国的友谊,为两国人民提供一个共享文化与艺术的平台。
在那个年代,尚未有跨境建筑的严格规定,具有象征意义的 Haskell 图书馆应运而生。图书馆内,百年木质地板咯吱作响,老式书架满载经典书籍,室内中心划分了一条黑色胶带,正式标注了美加的国界线。只需轻轻一跨,便可携一半脚掌踏入美国,另一半仍停留在加拿大。而位于楼上的歌剧院,也不逊色于图书馆的独特历史——拥有500个座位的大厅内,至今保留了华丽的吊灯和绘有威尼斯运河的布幕,散发出浓厚的古典艺术气息。
每周固定的电影放映、诗歌朗诵以及剧场表演活动,让 Haskell 成为了当地独具魅力的文化地标。在建筑意义与人文价值的双重赋能下,图书馆自成一片人文净土,深受两地民众喜爱。
边界政策收紧,图书馆命运堪忧
然而,这块见证两国友谊的文化地标,近年来却在美加政治局势中承受了意想不到的风险。美国政府于 2025 年 3 月宣布以“避免毒品走私者滥用边境便利”为由,决定关闭该图书馆位于佛蒙特州德比莱恩的主要入口。按照政策,从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加拿大访客无论是否为图书馆会员,都必须通过正式的边境检查站,方可进入。
这一政策无疑冲击了图书馆多年来作为“自由对话空间”的核心功能。长期以来,当地居民早已习惯在图书馆穿行,以此便利探亲访友、参与文化活动。而这份便利更是许多受制于签证限制的亲属团聚唯一的机会。图书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无数久别亲人在中立地带得以拥抱的地方。
但加强边境管理也有其背景。2001年“911”事件后,美加边境的管控逐渐加严。而 2018 年,一名加拿大人 Alexis Vlachos 曾利用图书馆走私数百只手枪,并被美方判刑 51 个月。这种事件让两国政府对 Haskell 的边境“漏洞”倍加关注。夹在国界线上的这栋建筑,便离不开政策博弈的阴影。
馆员 Mélanie Aubé 身处其间,深刻感受到冲突带来的难题:“十年未见的亲人相拥痛哭,因为政策限制,我们不得不要求他们离开,这实在非常痛苦。”
民众团结守护文化象征
尽管政治博弈令图书馆陷于被“切割两半”的尴尬境地,但 Haskell 图书馆依然是当地居民的精神灯塔。“这里从来不是政治场所,我们只是单纯地为两国人民提供安心交流的环境。孩子们来这里玩游戏、学习法语,没有电脑的人也可以在此上网,这些年来,我们的初衷从未改变。” Mélanie Aubé 的言语中透着坚韧不拔。
为了维护这份初心,馆方决定积极应对政策带来的不便。他们迅速将图书馆加拿大一侧的紧急出口改建为正式入口,以保证加拿大居民能够继续便利地进入。同时,无障碍通道、停车场和人行道等新设施的施工也在计划之中,这一系列工程预计耗资超过 10 万加币。
面对现实的难题,许多热爱 Haskell 的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其中,加拿大畅销作家 Louise Penny 捐出 5 万加币,用于图书馆新入口的建设;而无数当地居民也纷纷慷慨解囊,为守护这份跨越国界的文化象征出一分力。Haskell 面临的困境,正激励着更多人参与守护两地友谊的行动。
“他们关闭了一扇门,我们就再开一扇窗。” 这一句质朴而有力的表述,道出了 Haskell 图书馆无畏困难、坚持初心的信念。无论外部环境多么风云变幻,人们对艺术、人文、和平交流的守护之心永不会熄灭。
未来,Haskell 图书馆是否能够走出困局,再次成为美加友谊的象征?它的命运将继续牵动着两国人民的目光。正如 Mélanie Aubé 所说:“我们会始终在这里,等待美加两地的人们再次自在地相聚。”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