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亨·丹韦尔斯小姐肖像》(Portrait of Mademoiselle Irène Cahen d’Anvers)出自法国印象派巨匠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之手。画面上,伊莲身着淡蓝色连衣裙,双手安静地搭在膝上,神情略带一丝疲倦,画家运用细腻温润的笔调将这个小女孩娴静而略显忧郁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一幅令人称道的印象派佳作,更因画中女孩与画作本身经历的跌宕命运,成为足以拍成电影的传奇故事。
伊莲出身于巴黎显赫的银行世家。她1882年出生,是犹太金融家路易·拉斐尔·卡昂·丹韦尔(Louis Raphael Cahen d’Anvers)的长女。
卡昂家族当时是巴黎的顶级豪门。1880年,雷诺阿接受卡昂家的委托,为伊莲绘制肖像。然而,这幅费尽心思完成的作品却没能让她的家人满意。据说卡昂家不但指定他再为伊莲的两个妹妹创作,还仅象征性地付给了很低的酬劳,画作最终甚至被挂在仆人房间,让雷诺阿大为恼火。
后来,伊莲的两个妹妹爱丽丝和伊丽莎白同样成为了雷诺阿画笔下的人物。尽管遭遇冷遇,这幅画作却悄然记录了那个家族一段特殊的时光。
伊莲19岁便嫁入莫伊兹·德·卡蒙多(Moïse de Camondo)家门。作为同样来自犹太金融世家的新郎,卡蒙多的家业繁荣显赫,婚后的伊莲将这幅肖像一同带入夫家的豪宅。几年间,他们拥有了儿子尼西姆与女儿贝雅翠丝。婚姻乍看和乐美满,却仅仅维系了五年便走到尽头。
伊莲在青春年华时便皈依天主教,并陷入与意大利人夏尔·桑皮耶里伯爵(Count Charles Sampieri)的情感漩涡。为了追寻新的人生,她毅然离婚,甚至甘愿放弃孩子的抚养权,只为与所爱之人在一起。这幅画像,也在伊莲离婚后归还到了她的母亲路易丝手上,日后又传给了女儿贝雅翠丝。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世界大战的阴影席卷而来,伊莲家庭的悲剧接连上演。首先是儿子在一战前线英勇牺牲,成为家中不可磨灭的伤痛。而随着1939年纳粹铁蹄踏进巴黎,贝雅翠丝本以为金钱和地位能守护家人,未曾料到厄运难以幸免。因拥有犹太血统,贝雅翠丝一家与伊莲的妹妹伊丽莎白都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最终全部遇难。
彼时伊莲已与桑皮耶里分居。她躲藏在巴黎的住处,依靠丈夫的意大利姓氏和宗教背景幸存下来。在这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命运又一次将她与那幅画像紧紧联系在一起。1941年,贝雅翠丝被捕后,这幅肖像被纳粹的“罗森堡特别行动队”强行掠夺,成为无数被劫艺术品中的一件。
时局变化,转机来临。1945年德国战败后,这幅作品被盟军收回,并移送至慕尼黑的艺术收藏中心开始展出。1946年,伊莲偶然在《德国与瑞士发现的法国收藏名作》巡展中发现了这幅画,于是奔走多方,最终凭着女儿贝雅翠丝的合法继承权,把画像带回身边。经过漫长的波折,伊莲终究再次拥有了这段家族的回忆。
重夺画作后,伊莲并未选择收藏一生。1949年,她将画像出售,买主是当时正大规模收购法国印象派画作的收藏家布尔勒(Dieter Bührle)。
伊莲用这笔钱以及从卡蒙多家族继承的大笔财产,在法国南部的赌场过着极度奢华的生活,还买下了位于戛纳的别墅“Les Araucarias”。短短几年光景,金钱挥霍殆尽。直到1963年,伊莲以91岁高龄去世。
最后,这幅肖像归入苏黎世的布尔勒基金会(Foundation E.G. Bührle)。即使伊莲的人生早已终结,那幅画像却依旧静静陈列,仿佛见证着那个命运多舛家族的百年沉浮。
从繁华盛世到苦难流亡,无论是画中小女孩的忧郁神态,还是这幅作品被流转、被掠夺、被追索的轨迹,都让人惘然叹息—— “命运的捉弄,时常比艺术更富戏剧色彩。”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