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小说中偶遇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表达时,内心会浮现怎样的想法?近期,日本文坛掀起了一场激烈讨论:作品中如果要用成语、谚语、隐喻或者一些委婉的表达,到底该控制在什么程度才适合?
不少作者认为,“读者能看懂”是最重要的,所以纷纷倾向于用更加口语化、直白的方式去呈现故事。
然而,也有人坚持认为,作家首先是忠于自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否则就失去了属于创作者的真谛。就在这场争论中,《十二国记》系列的知名作家小野不由美的态度,成了舆论的焦点。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吧~~
“我在 Threads 上看到有人说:『失踪的丈夫无言回家了』,然后一大堆人留言『还好他还活着!』、『现在就别多问了!』等等。看到这些回复,真的是让我特别吃惊。”
最近,在日本网络世界里, “无言回家” (无言の帰宅)这一用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在日语语境中,这其实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通常指的是某人去世后,遗体被送回家的过程。然而,一些网友发现,许多人没读懂这个用语,误以为这句话是在说某个人活着回家了,只是沉默寡言罢了。
因此,大家纷纷开始反思:是不是现在的人阅读得太少,导致这些隐晦的表述被越来越多的人“望文生义”?
日本的各路作家也参与进了这场讨论,围绕在作品中加入成语、谚语、隐喻或者委婉说法时,是否要照顾读者的接受程度,从而减少晦涩用词,各类观点争鸣可谓各执一词。
不久后,漫画家波津彬子也加入了讨论,主动分享了她曾与小野不由美探讨相关问题的点滴——
“以前和小野不由美老师一起合作时,她非常坚定地说过:『我的读者遇到不认得的字词会自己去查。』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简直太飒了!』”
作为《十二国记》的作者,小野不由美以构建庞大世界观、词句丰富而闻名。
她的这句表态,也让大量粉丝共鸣,纷纷走出来分享自己从作品中学到的那些“冷门”词汇。
“我上初中的时候读《十二国记》,里面的词有许多都看不懂,于是只能一边看一边查新华字典,还做了不少笔记哈哈。”
“真的!看小野不由美老师的小说,经常碰到生僻词,让我像考古一样边查字典边阅读,超级有成就感!”
“我上学时也是一边看书一边翻字典,比如『毕竟』这个用法,就是在《十二国记》里第一次学到的。”
“怃然!”
“像『残秽』这样的词,我也是因为看她的小说才专门查过。”
“自从读了小野不由美老师的《十二国记》,积累了许多新词……比如『崩御』、『谋反』、『瑞云』等等。”
“我印象很深刻,曾经专门查过『无辜之民』这句的具体含义。”
“我是高中时期读《十二国记》的,每章新出现的生僻词才会标注一次读音,所以我必须随手做笔记,经常对『玲珑』和『侥倖』这两个词记忆犹新。”
“在语文课的补充资料里看到『积水不可极 安知沧海东』这句话时,也很震撼(笑)”
“当我发现真的有『图南鹏翼』这个成语时,也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 ◕ H ◕)不得不感叹,阅读那些从未接触过的词汇,也是一种独特的乐趣,不是吗?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