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议论“NHK报导电玩成瘾挨批”,现实找不到生存意义才迷上打游戏!然而许多人质疑,这应该叫被电子游戏拯救!

近年来,电子游戏沉迷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公共健康隐患,相关研究逐步证实,长时间沉溺于电子游戏确实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前段时间日本NHK电视台以此为主题策划了一档特别报道,试图深入探讨“电子游戏成瘾”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在节目中,他们采访了一位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他坦言,自己之所以对电玩产生深度依赖,根源在于小时候不断遭遇老师和父母的斥责,致使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而电子游戏成了他逃避痛苦、寻找慰藉的空间。

图片1

这段采访内容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样的情况与其称为“电子游戏成瘾”,不如叫做“被电子游戏拯救”,更为贴切。

事实上,过度沉迷电子游戏的确会导致脑部功能减退,并可能伴随多种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

《NHK电玩成瘾报导挨批》现实找不到生存意义才迷上打电动 网友质疑这应该叫做救赎吧?

NHK电视台的节目《サイエンスZERO》近来聚焦这一议题,详细解析沉迷网络及游戏可能给大脑带来的损伤,以及患者所面临的心理挑战。

《NHK电玩成瘾报导挨批》现实找不到生存意义才迷上打电动 网友质疑这应该叫做救赎吧?

《NHK电玩成瘾报导挨批》现实找不到生存意义才迷上打电动 网友质疑这应该叫做救赎吧?

不过,节目中接受采访的一名30岁出头的男性患者,却因其真实的经历在网络上激起了许多争议。

图片5

节目主持人询问他为何会陷入对电子游戏的沉迷,他表示:

一开始,大概是因为我学习不好,体育也不行。 ”

如果只是不会就罢了,可是小学时班主任会因此严厉斥责我。 ”

当时我就开始怀疑,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

即便回到家里,父母也总是认为是我缺乏用心,才什么事都做不好。 ”

等到步入社会,在第一家公司依然不断被质疑和批评…… ”

我认为自己在现实世界无论做什么都失败,于是渐渐沉迷于电子游戏。 ”

后来之所以无法戒掉游戏,主要是因为在游戏中遇到许多善良、不错的伙伴。 ”

图片12

听完这位患者的述说,不少日本网友纷纷质疑节目报道的方向,认为明明是电子游戏带给这位患者情感上的慰藉,节目却把他当作“负面成瘾”案例来批判,未免失去了公正性和同理心。

学习、体育都不好,从小就被老师责骂,回到家还要继续挨批,职场也一样。而离不开游戏的理由竟是游戏里有许多好朋友——这不叫沉迷游戏,分明是一种被电子游戏治愈的经历吧? ”

图片13

节目把游戏的积极力量解读成成瘾问题,未免太负面了。这人分明是借助游戏自我救赎。 ”

图片14

假如他迷上的不是游戏,而是运动,那么‘在运动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归属’就会被吹捧为温馨励志的故事。 ”

图片15

在现今社会,被网络和电子游戏拯救的人越来越多才是常态。现实生活中困难重重,每当一个人跨不过那道心理‘墙’,却遭到外界以‘不努力’、‘懦弱’、‘逃避’等标签批判,这才是最大的社会问题。 ”

图片16

如果他真是性格有问题的人,游戏里没谁愿意和他交朋友。既然能在虚拟世界找到归属,或许现实中他遇到的那些人,本身才该反省。 ”

图片17

与其说他在享受游戏,不如说他在享受与伙伴团结协作的过程。如果把场景换到社团或运动,也许团队精神就会被称赞,这种界限真的难以分清。 ”

图片18

对他来说,游戏环境是最理想的温室,可外人却强行定义为‘成瘾’,甚至试图把他拉离那个世界——这样会不会太混乱了? ”

图片19

要不是有电子游戏陪伴,现在他的处境可能更加糟糕。 ”

图片20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类似被电子游戏“拯救”的经历。你曾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温暖和力量吗?电子游戏的确有其负面影响,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片虚拟空间可能正是他们疗愈自我、重塑内心的唯一出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