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议论“为何东京人对《秒速5厘米》完全无感”,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更难体会片中所营造的特殊氛围!

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新海诚于2007年推出了电影作品 《秒速5厘米》 ,这部讲述人与人之间微妙情感距离的影片,近日被翻拍成真人版,再次在日本引发了观众热烈讨论。

不少网友纷纷发表看法,认为观众能否对剧情产生共鸣或情感认同,与成长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一些生活在东京这样交通极为便捷的超级都市的人,似乎更难体会片中所营造的特殊氛围。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究竟是怎样的成长经历影响了大家对于故事的感受?不妨一起来看看日本网友们的讨论吧!

《秒速5厘米》 真人电影版预告片上线后立刻引发话题。这部作品主要围绕主人公远野贵树与篠原明里展开,两个从小在东京相伴成长的同学,由于各自家庭搬迁,逐渐被地理距离拉开,最终彼此疏远,书信往来变得稀少,友情悄然消逝。

图片[2] - 日本网友议论“为何东京人对《秒速5厘米》完全无感”,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更难体会片中所营造的特殊氛围! - 我的世界基岩版中文站 - 我的世界基岩版中文站

刚升入六年级时,他们还约定次年一起去赏樱花,但是由于家庭的变动,不得不通过书信维持联络。现实的距离障碍,让两人逐渐失去了彼此的联系,令人唏嘘。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对于这种因遥远距离导致情感淡化的情节,一位昵称为 “猫神社” 的日本网友始终感到难以产生共鸣。直到他被朋友点醒,才终于明白自己的感受来源何处。

正如网友所言, “作为横滨人,我和东京的朋友都不太能体会《秒速5厘米》里的情感。后来东北地区的朋友激动地对我们说,‘你们初中时,随时想去哪儿都可以,根本不懂我们小城市的封闭!光是路费就让人望而却步,出远门非常难。你们从未经历过那种限制吧?’”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这样的观点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与深入探讨。

不少网友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大家纷纷反思,自己在观看 《秒速5厘米》 时是否能被触动,是否真的与自己成长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身处东京、横滨这类交通发达的大都市的人,是否真的难以体会在交通不便的乡镇或小城市,因搬家而与世界隔绝的压抑氛围?

大家的回应多种多样。有人表示: “真的!我对乡村那种封闭氛围太有共鸣了😭” 。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还有网友补充: “实际上就是这样,东京出身的人似乎永远无法真正理解那些感受。”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另一位网友坦言: “对于那些步行可能要三个小时却只要花几十元钱买地铁票就能轻松往返的人来说,真的难以理解乡下人的处境。”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一些网友还指出,哪怕是简单的词汇 “地铁钱” ,在封闭的小城市里都难以理解,因为那些地方根本没有轨道交通经过。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有网友回忆起童年时的世界范围,仅限于自行车能骑到的地方。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交通远不如都市便捷,往往需要父母驾车送到车站,才能顺利乘车。

更有网友透露: “乡下的车站都需要开车才能到,地铁有时一小时一班,甚至更长。”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一旦年满18岁考取驾照,哪怕只买了台二手旧车,那种束缚感也会瞬间消失。也正因此,很多乡镇孩子在16岁时就急着考摩托车驾照,然后骑着轻骑跑上几百公里。但现在因为智能手机普及,骑车周游的年轻人明显减少。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一名网友坦言, “我终于明白了!作为东京人不能共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十年前因为工作到了当时仍不发达的滋贺湖南工业区,必须配合一小时一趟的公交车上下班,要离开时那种‘终于逃出困境’的快乐和轻松至今难忘。”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另有乡村成长的网友回忆: “上了高中可以骑摩托之后,感觉世界一下子广阔了。但仔细想想,不过是把活动范围扩展到二十公里罢了。”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在他们那里,不仅没有地铁,连公交班次都极少,去学校甚至需要办“骑摩托上学”的专门许可。

即使是在都市成长的人,也可能因短暂居住在较为偏远地区而感同身受。

有网友讲述在青森生活时的孤独感——无论去哪都极为不便,周遭景色单调,缺乏变换,而只要回到大都市,即使不熟悉地图,也能感受到周围充满趣味和新鲜刺激。

《秒速5公分》会不会感动跟生长环境有关系?出生在大城市就对这部作品很无感?

“看过这部作品的大家,是否也认同这个观点呢?”

事实上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于同样的故事会有截然不同的情感理解。地理环境与交通便利性的显著差异,塑造了千千万万个成长中的小世界。有些人惯于“说走就走”的自由,有些人却体会过一切受限与距离带来的无力与钝痛。

也正因如此,在影视作品中描绘的“渐行渐远”的无奈,被赋予了更多元的意义。无论是否能与主角情感同频,不同成长经历都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