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创作漫画时,是从怎样的灵感着手的吗?许多漫画家在创作旅程的起点,会有截然不同的动力和选择。
曾凭借“ 《植木的法则》 ”而广为人知的福地翼,最近就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些关于漫画创作本质的深刻见解。他认为,漫画创作者大致能够归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有的是以“特定画面”为核心——他们因心中某一场景的冲击或美感而萌发创作的念头;有的则是“从故事本身”出发,想要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于是展开了漫画创作。

福地翼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大量网友们的共鸣和讨论,不少人开始自我反思,亦或尝试分析其他知名漫画家的创作风格究竟属于哪一类型。接下来就一起来细细品味他分享的观点吧!
“漫画创作者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渴望描绘某个特定画面或场景’于是开启创作;另一派则是‘想要讲述一个故事’而展开创作。我本人更偏向后者。
(听说某著名海盗主题漫画的老师属于前者。)
其实我也曾想尝试以‘画面为起点’来构思,但实在难以适应那种方式。或许这本就是每个人独特适性的问题。”

随着福地翼在网络上的发言被转载扩散,日本网友们迅速掀起热烈讨论,纷纷对自身的创作习惯进行剖析,也分析起那些极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们究竟属于哪一类型。
说起福地翼,他最知名的作品莫过于 《植木的法则》

而近几年他还推出了另一部名为 《废柴酱验证中》 的新作。

每一部作品都极富他个人风格与思考,成为漫画圈的独特存在。
在讨论过程中,福地翼文本里提到的“海盗漫画老师”,自然被大众认定为“ 《航海王》 ”的创作者尾田荣一郎。于是乎,关于尾田老师到底是因心中的画面而创作,还是以故事为先,网友们各持观点、展开热烈讨论。
面对外界高涨的反馈,福地翼又进一步深入阐释自己的理论:
“可能刚刚我的表达还不够清楚。
第一种类型,是‘以某个高光画面(比如高潮情节)为目标’,先把那个重要场景落实,再去逆向设计整个故事流程;
而第二种,就是‘先有基本想要描述的故事线索’,然后一步步完善和丰富内容。
我想传达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福地翼也坦诚如何筑构灵感和故事:
“细细思考下来,之所以觉得自己属于‘故事驱动型’,可能是因为创作时,对‘预设画面’的执念不如‘制造意外和反转’的渴望强烈。
我最大的创作动力,是想让读者体验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痛快的情节转折。
因此我的故事常常推进到‘连我自己都难以预料后续’的阶段——这种充满未知的写作方式,使我很难适应‘从结果反推’的模式。”

其实,漫画创作的过程并非是线性或者绝对的两极。福地翼补充道:
“哦还要说明一下。虽然我是习惯从故事整体结构开始设计的创作者,但当确定了结局后,我也会不时回头进行逆推修正,不断梳理前后的逻辑关系和情节组织。
整个创作,就像在前进与回退之间反复打磨的循环。(说起来,这或许才是最常见的创作方式吧?)”

这种双向推动的创作工艺背后,其实体现了漫画家们既要有整体把控力,又必须善于灵活调整细节的要求。从“情感与美学的画面设定”,到“层层递进的故事布局”,每个漫画家都会在这两股动力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比例。
“要是仅靠画面来反向推动故事,光是想象就觉得容易卡壳呢……”
无论你属于哪一种创作类型,灵感的萌发都源于个人最真切的情感和目标。不管是为了将脑海中的画面具象化传达,还是想构筑独树一帜的故事世界,漫画的魅力都在于这份独特的选择与追寻。
而福地翼的分享,则为所有漫画创作者打开了认知上的新窗口,让更多人感受到,创作的道路原来可以这样多元且自由。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进行创作呢?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