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D动画师评论动漫人物,“嘴巴位置”变迁历史!究竟是跟流行,还是作画成本比较有关系?

超大的双眼、小巧的鼻子——这些特征可以说是日本动漫人物脸部设计的经典标志。而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些面部细节与现实人类的差异,就会发现,动漫人物的嘴巴同样藏着许多耐人寻味的门道。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有些动漫人物的嘴巴紧贴鼻子,而有些则更接近下巴。

日本3D动画师评论动漫人物,“嘴巴位置”变迁历史!究竟是跟流行,还是作画成本比较有关系?

这种嘴巴位置的变化,其实不仅仅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还与作画成本等许多因素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3D动画师榊正宗对此的观点吧~

榊正宗是一位经常在网络上分享制作心得的日本3D动画师,同时也兼任小说家和游戏制作者。他最近聊起了一个在制作3D模型和动画时经常会遇到的经典问题:“动画角色的五官位置,究竟该不该更贴近于真实人类? ”

特别是嘴巴的位置,尤其是引人关注。榊正宗提出了这样的观察:

“以正常人类的脸部比例来说,将鼻子与下巴之间的距离分成三等分,嘴巴的位置会偏上。但是,1990年代的动漫则喜欢将嘴巴画得更靠近鼻子,而到了2000年代,这种趋势逐渐发生了变化,嘴巴的位置开始逐步下移。如今,更多动漫设计会将嘴巴摆放在鼻子与下巴之间的正中央位置。”

日本3D动画师评论动漫人物,“嘴巴位置”变迁历史!究竟是跟流行,还是作画成本比较有关系?

榊正宗进一步说明,这种趋势的变化,其原因可能和当时的作画模式密切相关。例如,在过去的赛璐珞作画时代,为了简化角色张嘴时的表现,嘴巴的位置被刻意放高,以避免让下巴参与动作,减少画师的工作负担。

“如果严格按照真实比例作画,嘴巴稍微张开就需要带动下巴移动,这会明显增加作画难度。而如果将鼻子到下巴的距离拉长,即便摆动嘴巴也无需顾虑下巴动作,这样无疑更高效。”他补充道。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一现象,榊正宗挑选了几个不同时代的经典动画作品,分别展示了嘴巴位置的差异:

真实人类的嘴巴位置

嘴巴较偏上,符合传统美术解剖学,贴合真实比例。

日本3D动画师评论动漫人物,“嘴巴位置”变迁历史!究竟是跟流行,还是作画成本比较有关系?

1990年代动画代表——《七龙珠Z》

这一时期,嘴巴的位置通常高于真实比例,距离鼻子位置更近。

日本3D动画师评论动漫人物,“嘴巴位置”变迁历史!究竟是跟流行,还是作画成本比较有关系?

2000年代动画代表——《神隐少女》

进入新世纪后,嘴巴开始向下偏移,作画比例有了调整。

日本3D动画师评论动漫人物,“嘴巴位置”变迁历史!究竟是跟流行,还是作画成本比较有关系?

现代动画代表——《Lycoris Recoil 莉可丽丝》

如今的动漫,多数选择将嘴巴画在鼻子与下巴之间的中间位置,更趋“自然”。

日本3D动画师评论动漫人物,“嘴巴位置”变迁历史!究竟是跟流行,还是作画成本比较有关系?

不过,当谈到这一变化究竟是源于成本考量还是纯粹的流行趋势时,榊正宗坦言他自己也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说实话,目前为止,严格按照正确比例画嘴巴的漫画或动画其实还是比较少见。”他说道。

更特别的是,他还能为我们揭示一些动漫嘴巴设计的幕后秘密:“我猜测,动画作品将嘴巴画大、并刻意拉长鼻子到下巴之间的距离,可能是为了让张嘴的动作看起来更加直观和方便。这种处理方式导致一些作品中的嘴巴位置非常极端。不过,我个人并不清楚这是否是真正的原因。”

除此之外,他作为一名3D动画师,也分享了实务上的经验。在制作3D模型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角色从正面微微张嘴时,是否应该让下巴同步动作?

他特别提醒:“如果完全让下巴跟随嘴巴的动作移动,动画往往会显得不够自然。事实上,保持下巴不动,反而能让整体表现更加流畅。”

虽然动画中的视觉处理带有一定的“非现实主义”,但令人感慨的是,无论设计多么夸张或抽象,观众似乎早已习惯,并乐于接受这些不贴近现实的表现形式。即便在动画中看到张嘴时下巴没有动,又有几个人会特意注意到呢?

榊正宗的这些分享,不仅让人从新的角度理解了动漫创作背后的逻辑,也揭示了一些我们日常观看时未曾留意的小细节。

正是通过这样的观察,才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了日本动漫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如何在繁琐与高效之间找到平衡,带给观众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