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著名的 曼彻斯特博物馆(Manchester Museum) 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们在一具展出了近 200 年的木乃伊附近设置了一个投票箱,请观众们回答一个看似普通却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展示她的遗体?”
对于许多人来说,木乃伊无疑是博物馆中最常见的展品之一。然而,这一次,曼彻斯特博物馆为何会提出如此不同寻常的问题?其背后深藏的,则是当代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其中的深意。
一位来自古埃及底比斯的「木乃伊贵妇」
跨越两千七百年的告别与漂泊
引发此次讨论的木乃伊名叫 Asru,她生活于约 2700 年前的古埃及底比斯(Thebes,即今日的卢克索 Luxor),是当地一位身份显赫的富裕女性。据记载,Asru 平安离世时已经 60 岁高龄,这是在古埃及时期相当罕见的长寿。而她的父亲 Pa-Kush 则来自现今苏丹境内的努比亚地区,是一名地位崇高的书记官。
Asru 辞世后,她的遗体被按照埃及传统进行木乃伊化处理。对当时的古埃及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遗体,更是为了让她的灵魂在来世安然继续存在。然而,这位贵族妇人的命运却在数千年后被彻底改变——1825 年,Asru 的木乃伊连同她的棺木被英国收藏家 Robert 和 William Garnett 运至英国,并转赠给曼彻斯特自然历史协会,也就是如今曼彻斯特博物馆的前身。从那时起,Asru 的遗体被妥善保存并公开展示,成为无数观众近距离凝视古埃及文明的窗口。
然而,对于 Asru 而言,她或许从未想象过,自己的遗体会漂洋过海,从幽静的家乡墓穴被展出在异国的玻璃展柜中,成为数千万人观看的对象。而这样的境遇,不知不觉间已持续整整 200 年。
博物馆为何发起投票?
背后的「去殖民化」浪潮
那么,曼彻斯特博物馆为何在此刻突然对公众发起对 Asru “去留”的讨论呢?其中奥妙,与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的 「去殖民化」(Decolonisation)议题 息息相关。
殖民时期,英国等西方国家从非洲、亚洲以及其他地区大规模掠夺文物和遗骸,这些“战利品”后来进入了众多博物馆,成为解读历史和文化的展品。然而,随着公众观念的转变和话语权的多元化,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展品的来历。去殖民化的核心问题便是:博物馆是否有权继续保有和展示这些曾被夺取的文物?这些展品的历史是否隐藏了某种被剥夺和漠视的伤痕?我们是否真正尊重了文物原属的文化与人民?
曼彻斯特博物馆近年来备受瞩目,不仅因其展览规模,还于今年以创新和自省的展览形式荣获 2025 年“欧洲年度博物馆”的荣誉。这一成就也促使博物馆团队更深刻地反思自身的形成历史——尤其是作为一个殖民时代堆积遗产的场所,是否仍然适合继续以殖民文化为核心叙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决定不再单方面做出“展示或移除”的决策,而是选择让公众参与到讨论中来,共同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让文物发声:
重新定义博物馆展览的意义
此次,曼彻斯特博物馆不仅对 Asru 的命运发起了公众投票,还以更系统的方式尝试让公众理解「去殖民化」的复杂性。他们推出了一条名为 Decolonise! Trail(去殖民化路线) 的展览线路,通过将馆内许多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文物与当代艺术品摆放在一起,巧妙地揭示出那些传统展览中容易被忽略的历史。
在展览过程中,馆方鼓励参观者反思一系列深刻的问题,例如:“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是否凌驾于对古老文化与遗骨的尊重?” “当我们使用包含稀有矿物质的科技产品时,是否意识到了这些资源来自哪里?” 这些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社会与历史之间无法割裂的矛盾关系。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馆方在展厅中加入了许多当代艺术作品。例如,在展出非洲长矛的区域旁,摆放的是刚果艺术家 Edher Numbi 创作的 LGBTQ+ 漫画;而在南亚展区,参观者则能看到英国艺术家 Singh Twins 制作的壁画,揭示印度殖民历史与奴隶贸易的痛苦关联。这样的展陈方式意在打破传统的“简单陈列模式”,鼓励人们去探讨那些隐秘却真实的历史脉络,也让不同文化的声音得以在展厅中以平等的姿态被表达。
木乃伊的去留:
是历史长存还是文化冒犯?
曼彻斯特博物馆的这一举措,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热议。在官方的 Instagram 帖文下,不同观点的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对继续展出 Asru 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这些展览为眼下的社会提供了了解古埃及文化的珍贵机会,尤其对年轻一代而言,看到这些文物是接触古代文明的重要途径。倘若将这样珍贵的历史“藏起来”,反而可能会让一部分文化故事变得模糊甚至缺失。
然而,反对者则认为,将一位女性的遗骨陈列展出是不尊重她本人和她所属文化的一种表现。他们指出,Asru 曾是某人所挚爱的母亲、女儿或朋友,哪怕经历了数千年,这份个体身份也不应仅因学术研究或文化展示而被忽略。特别是在殖民历史对原属文化造成深重创痛的背景下,如此展示更凸显了一种历史上的不平等。
正值 Asru 的遗骨被带到英国并公开展示满 200 年之际,曼彻斯特博物馆选择在这个时刻重新审视她的命运,这不仅是对 Asru 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反思。逝者的归属究竟应由谁决定?如何平衡历史研究与文化敏感性?这些问题,依然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是你站在曼彻斯特博物馆中,面对「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展示 Asru?」的提问,你会如何作答?或许,这正是曼彻斯特博物馆试图通过投票探索的——一种没有绝对答案的公共思考。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