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桥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因经历恐惧带来的心跳加快时,往往会误以为这种激动是对同伴产生的好感。
日本前段时间掀起了一股新潮流,出现了被称为”过山车联谊” 的交友方式。所谓”过山车联谊” ,其实就是让素未谋面的男士和女士共同乘坐过山车,在短暂又刺激的五分钟旅程里互动交流。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如果”吊桥效应”确实存在,也许短短几分钟就能让对方对自己心动。
不过,话虽如此,即便有”吊桥效应” 的助力,要想真正成为恋人,个人魅力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最近在日本,“过山车联谊” 悄然兴起,被众多年轻人追捧。
日本电视台的热门早间栏目”スッキリ” ,特别聚焦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联谊活动。此次活动由知名交友软件在东京读卖乐园组织,吸引了不少单身男女参与,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与传统的联谊会动辄持续数小时不同,这次活动节奏极快,参与者们只有短短五分钟的过山车旅程用来交流,而且全部过程都在飞驰的列车上完成。
这也是对”心跳加速”的真实体验。如果说普通的联谊是在平静的氛围下细致沟通,那这次则相当于在刺激和紧张中直击人心。
现场所见,一位24岁的男生接受了节目的采访。他坦言,已经整整五年没有遇到新的感情邂逅了。
“其实事前也没想好要怎么做,打算临场发挥。”他说。
这种随机应变的态度,恰恰与过山车的不可预测性遥相呼应。
“过山车联谊” 的流程并不复杂。活动面向18到39岁的单身男女,进场后被分为两组,并由主办方依次发放配对券。
等名单确定,大家才知道自己将要和哪位异性同车。
五分钟的旅程结束后,若彼此感觉聊得愉快,只需共同递交配对券,便可继续深入交流。
虽然名义上是五分钟的”联谊”,但若把高速飞驰的时间扣除下来,真正可以静下心堂交流的时间其实寥寥无几。正如节目中的镜头所见,上车起步到加速前约有1分50秒的平缓时间;
后续在过山车通过缓慢弯道时还能有大概20秒的简短互动。
加速之后,大部分人都沉浸在惊叫和刺激体验中,交流也就自然而然变少了。
一对男女刚落座,女方笑说:“如果我等下会尖叫,请多包涵。”
男方则幽默回应:“没关系啦,哈哈哈。”
氛围一度活跃。可当列车骤然加速,只见两人几乎没有再多说什么,反而专注于感受过山车带来的刺激与快感。
旅程结束后,这位24岁的男生竟然顺利牵手女方,成功配对。
他感叹道:“感觉一晃就结束了。”
两人随后一同前往咖啡店,打算细聊彼此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故事。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充满挑战的联谊?”
当节目组向主办方提出疑问时,得到的回答是:“想要创造紧张和新鲜感。”
也正是基于”吊桥效应” 的理论,主办方希望通过短时间的心跳加速,拉近彼此心理距离,让陌生人在独特的环境下更加容易产生亲密感。
不过,“吊桥效应” 虽为心理学理论,并不能保证所有参与者都能找到伴侣,最终能否成功,还看双方的互动和个人魅力。
现场还有另一位10年来一直单身的二十多岁小伙子。
他走下过山车后,坦言配对失败,略感无奈:“虽然和对方聊了几句,但她的反应和我期望的不太一样。”
他说结束后,对方匆匆离开,没有给予更多机会。类似的案例还有一位25岁男生,他在一年半没有女友后,也来参加了活动。
第一次配对本以为顺利,却被对方婉拒了联系方式。
他坚信,“如果女生喜欢过山车,应该和我的兴趣也蛮契合。”
于是决心再来一次,最终第二次尝试便搭上幸福列车,与女生配对成功。
两人洋溢着微笑步出乐园,似乎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希望。
面对这种别出心裁的联谊,你会愿意尝试,在心跳与呐喊中,遇见那个令你心动的人吗?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