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妨回忆一下,您是怎样初次接触到“丧尸”、“阴阳师”、“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词汇的呢?近日,日本推理作家小森建太朗借用这些例子,探讨在描绘以上世纪背景为主的作品时可能遇到的难题。他指出,即便是描绘50年前,甚至10年前的社会,也会发现生活习惯和对话用语与今天有很大差异。
因此,要准确创作这种时代背景的作品,需要投入大量的心思和考究。那么就让我们一同看看小森建太朗所说的。
“现代作家在撰写昭和时代的故事时,需要意识到当时的年轻人几乎不知何谓‘丧尸’与‘阴阳师’,这无疑为创作增添了难度。例如,在《魔法使莎莉》中的一个片段里,莎莉询问‘圣诞节是什么?’这表明,直到1960年代,圣诞节在日本还并不是一个普及的词汇。”
小森建太朗专门创作推理小说作品
而“情人节”又是在何时广泛普及的呢?似乎1975年左右并不流行,而到了1980年代则声名鹊起。这或许是由于1970年代电视剧中出现‘情人节’的情节,推动了其知名度。由此,日本推理作家小森建太朗最近在讨论创作用词选择时,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小森建太朗指出,当许多人在创作以过去为背景的作品时,常不经意地使用现代词汇,并错误地认为当时的人一定理解这些词汇。
他举例指出“丧尸”、“阴阳师”、“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词在过去50年才在日本流行。因此,如果故事发生在1970、1980年代,就必须考虑到角色可能对这些词汇不甚熟悉。
如今圣诞节在日本已是相当普遍的节日
而日本网友的反应则是……
“万圣节在80年代同样还未普及……”
“在昭和年代,根本没有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
“1978年上映的电影《蓝色圣诞节》将圣诞节描绘成情侣共度的节日,或许正是这部电影让人们开始将圣诞节视为情侣的重要活动。”
“我第一次通过梦枕獏的小说才知道‘阴阳师’是什么。”
“在昭和30年代,‘丧尸’和‘阴阳师’并不出名,反之,科学怪人和吸血鬼则因电影大受欢迎。”
“荒俣宏的小说《帝都物语》被1988年翻拍成电影,首次让我接触到‘阴阳师’。梦枕獏的小说《阴阳师》连载稍晚于《帝都物语》,当时我大概是小五到初二,从那时起便开始大量吸收这些新词。”
“在‘丧尸’流行之前,恐怖故事主流描绘的更多是‘亡者’。”
“电影《心之谷》中还有一个场景是‘想不到小女孩竟然知道精灵和矮人’。”
“如今60多岁以上的日本人当中,可能还有超过半数的人不知道《魔戒》、精灵或矮人。”
“对作家而言,手机文化相关的问题可能更为困扰。想象一家只有一台座机的生活,或是使用公用电话。在没有手机的时代,手表价格昂贵,学生们如何知晓时间?当时还没有网络,信息传递具备时差。或许需要读一读昭和时代的漫画,才能够理解那个时期的生活。”
当谈及阴阳师的相关记忆时,我想起了“Let’s go!阴阳师”。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