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本季动画《机动战士Gundam GQuuuuuuX》首集上线以来,它已经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话题风暴。不少粉丝都热衷于分析剧中的设定,并把它与之前的高达系列作品相比较。而其中一个颇具趣味的传统便是……主角偷开别人的高达!
对于这一常年贯穿系列的情节设定,许多观众不仅津津乐道,还引发了关于「现代日本人道德观」的讨论。因为在创作中涉及诸如偷窃这一类犯罪行为时,往往会招致日本网友的抨击,他们常表示无法接受此类情节,似乎对盗窃行为有天然的排斥。
那么,为什么大家却能宽容甚至欣赏「偷开高达」这样的行为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日本网友们如何分析这个现象吧。
例如,一则较为经典的批评来自日本歌手尾崎丰的名作《15的夜晚》。这首1983年的歌曲曾红极一时,但却在如今的年轻人中引起了强烈的不适。
尾崎丰《15的夜晚》中有一句经典歌词是:「骑着偷来的机车奔驰而去」。
这一表达在当年的社会背景下广受追捧,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心声。不过今天,日本的年轻人听到这句歌词,却普遍难以认同,甚至表现出极大的反感与排斥。
作家大贯刚恰在近日观察了《机动战士Gundam GQuuuuuuX》的走红现象,并将其与《15的夜晚》进行了有趣的对比。他指出:
「在当今社会,尾崎丰骑着偷来的机车奔驰,可能会因『无法理解』而遭到听众的批评。然而,一名女高中生开着偷来的高达冲向宇宙尽头,却被大家热情追捧为理想的化身,这难道不是一种微妙的双标吗? 」
在《机动战士Gundam GQuuuuuuX》第一话当中,主角延续了高达系列的传统,开走人家的高达!
这样的评论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纷纷加入讨论,试图解析为何「偷机车」与「偷高达」两件事尽管都属于窃盗行为,却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应。
他们的观点可谓多种多样——有趣且发人深省。
就比如,有人从现实感出发:
「机车被偷几乎是许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大家对此有切身之痛,很容易产生共鸣;但偷高达却属于虚构情节,毕竟没有人真的有过高达被偷的经历吧? 」
「玛秋(剧中的主角)偷高达是为了达成重要目标,而尾崎丰的行为则显得更个人化、甚至有些任性冲动,二者动机的差异对于观众来说影响很大。 」
「尾崎丰歌中的『我』可能是因为厌倦家庭和学校,而选择偷机车这种方式来宣泄情绪,但并没有更深层目的;而玛秋,则是受到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冲击,从『义愤』出发采取行动。尽管偷窃行为本质相同,但动机的高低让感官体验截然不同。 」
也有人针对作品的表现形式展开了思考:
「音乐主要是从个人视角出发,强调情感共鸣,因此如果情节中的行为不能引起共鸣,听众自然会排斥。但动画故事则更多倾向于构建一个俯视全局的叙事逻辑,观众更容易站在主角立场,理解并接受其行为的必要性。 」
更有一些辩论直接挑战这种「动机合理化」的观点:
「用所谓的『动机高尚』来美化偷窃行为其实是很危险的逻辑。即便玛秋是因为看不惯弱者受欺压而采取行动,被她偷走高达的艾格沙贝(剧中相关角色)也难免还是受害者啊! 」
也有网友调侃性质地指出:
「主要还是因为偷机车的情节太贴近现实,机车常被偷可是真事儿呀!如果有一天『高达被偷』也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频繁发生,那么估计《GQuuuuuuX》也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吧(笑)。 」
甚至有人开始恶搞般提出建议:
「尾崎丰或许应该换一辆潜水艇、甚至直接去开高达,这样可能就不会被那么多人批评了(笑)! 」
「干脆让尾崎丰驾驶高达赶路,估计大家就不会觉得有违和感了吧? 」
种种观点表明,人们对于偷窃情节的接纳度,确实会受到创作内容的现实感、角色的动机设定以及媒介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当我们将《15的夜晚》和《机动战士Gundam GQuuuuuuX》放在一起比较时,这种差异性显得愈发明显。
对于这些讨论,你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呢?你认为,是什么让人们对两种不同形式的窃盗行为产生截然不同的接受态度呢?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