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过误闯进异性卫生间的尴尬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进错门”的糗事?不少人都发现,其实很多时候,罪魁祸首就是那些不够直观的男女厕所标识。
前段时间,日本著名作家 “室井佑月” 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她对于日本越来越多的洗手间不再用红蓝色区分男女的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
这一“大胆发言”瞬间引发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她直言,这种设计让人在匆忙时难以一眼分辨该走哪一边,尤其是碰到“生理紧急”的瞬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大量日本网友也表示感同身受,“我也因为看不懂标识跑错过门!”这样的经历其实一点都不罕见……
“我真觉得最近的风气有些矫枉过正。厕所标识不是陆续取消用红蓝颜色区分男女了吗?我认为,人在非常着急的时候,能迅速定位自己能进哪间,才是最关键的。”
室井佑月经常作为评论员,上电视对时事发表意见
不用红蓝区别的厕所标示例子
在社交媒体上, “室井佑月” 发出的这番评论迅速获得了上万次转发和点赞,网友们纷纷共鸣,有的还掏出了自己的“跑错厕所大型社死现场”——
“说得太对了!前几天因为指示不明确,我不小心闯进了男卫生间两次!”
“我也进过女厕。等我出来,发现门口好几位女生在排队,真心窘到无地自容。幸好平时经常被人误认性别,也算机缘巧合没招来大麻烦……”
甚至有网友想到学生时代的尴尬一幕——
“大学里有一回,卫生间标识也是没用色彩区分,结果我迷迷糊糊进了男厕所。好在里面没人,不然分分钟被当成变态,社会性‘死亡’都不为过!”
还有家长补充道,孩子在这种混淆标识下吃了大苦头——
“说起来还真是。儿子刚上一年级那会儿春游,男女厕所全是一样的颜色,搞得小朋友不知该去哪,最后急得尿裤子。真心想劝一句,别折腾这些莫名其妙的标识改动了。”
其实,大家对厕所门牌的设计早已有共同诉求:标识一定要“简单明了”。有网友提出,如果连三岁小孩、视力障碍者或者外国游客都能通过颜色或者简单图形辨认,才算真正设计得“人性化”。而界定本身就是区分,并非歧视。
“为了让看不懂字的孩子、视力不好的老人、还有外国游客都能分清厕所,最好还是用容易理解的颜色和图案。这本就是合理的区分,而不是所谓‘歧视’。”
也有人略带调侃地建议:
“不如从源头解决,干脆全部改成男女共用厕所得了。反正国外很多地方已经这么做了。”
不过,对于如今越来越重视性别多样性的社会趋势,部分网友则点赞了高等学府和文化场所的“性别友好型卫生间”:
“我上的大学对性别议题很重视,洗手间的标识也设计得很用心。”
有人则贴出文创场馆的独特厕所看板,别致风格引来围观。
当然,还有网友充满吐槽精神地说道:
“要不什么指示标都别弄,像澡堂那样直接进去就是了。”
更有网友分享了泡温泉的糗事——
“昨天去泡温泉,门口的布帘上只写着‘汤’,完全没写哪边是男哪边是女,只能凭红色或蓝色布料猜一猜。进门的一秒,真是忐忑到手心冒汗。要是走错边,人生真能重新洗牌。”
有的则干脆晒出了种草图,调皮地表示:
“有网友发的这张厕所图真是神来之笔,全照着这样改不就没困扰了!”
还有网友关注到了外国的“厕所标牌灾难”:
“韩国的厕所有时也让人看不懂啊……”
类似吐槽几乎每周都在网络发酵。今年2月也曾因卫生间标识问题登上热搜,一个网友分享了德国的厕所牌子男子 “herren” 、女子 “damen” ,基本全靠灵感猜谜——
“拜托,设计厕所标识的时候能不能接地气点……害得我根本不知道哪边是男厕,不得不去求助服务员。”
其实,不管是“只标字不分色彩”还是“新潮设计逻辑”,都可能无意间增加了普通人在公共场所的心理压力。毕竟,“误闯”从来不是小概率事件。有时你可能会因为标识不清,在人群中忐忑半天才敢推门,也可能在尬笑背后,更加怀念那一抹简单明快的红蓝色分界。
那么,大家又会如何选择?你是不是还是偏爱颜色区分清楚、一下就能辨别的男女厕标志呢?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