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议论“买便当被要求报号码”,漫画家质疑必要性!对客人和店家各有什么好处呢!

在商店购物时,每个人的习惯可能各有不同。有些人更倾向于直接报商品名称,而有些人则习惯报商品的编号。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选择,却可能导致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日本知名搞笑漫画家曾山一寿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篇以便当店为背景的四格漫画,就聚焦于此类情境,揭示了围绕商品编号与名称的有趣对话。

图片1

这段漫画不仅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这背后的逻辑。

漫画讲述了主角在便当店点餐时的经历:一开始,他直接报出商品名称“炸鸡便当”,没想到却被店员要求报编号。

「请给我炸鸡便当。」

图片3

「不好意思,可以讲号码吗?」

「咦?啊……」

图片4

「那个……那……26号。」

图片5

「炸鸡便当一份!」

(结果你自己不讲号码啊!)

图片6

由于没有随即将编号说出口,他只能再次利用菜单确认后选择报“26号”。然而,幽默的讽刺点在于最终店员竟然自己还是用商品名称“炸鸡便当”下单。

这种行为当然引发了热烈的反响,网友纷纷吐槽:要求客人报编号真的有必要吗?

图片7

其实,这背后可能存在一些操作层面的实际考虑。

以下便是一些日本网友的回答及观点:

首先,有不少人直接表达了好笑又无奈的看法。

例如,有网友评论:“这未免太搞笑了吧!这种编号好像完全没什么实际意义嘛。 ”

图片8

这种言论瞬间引发其他人的共鸣,毕竟漫无头绪的编号报完后,却并没有改变传递指令的操作方式,于是显得多余而滑稽。

另一位网友则指出:“便利商店买烟也是这样,对吧? ”

图片10

这个观点得到不少人赞同。因为在便利商店里,有些香烟品牌往往有多个细分选项,比如不同口味、包装或尺寸等,因此报出商品编号确实更加清晰,有助于减少误解。

不过也有持更细致观点的网友分析了便当店的情况:“在便利商店买烟时,通常只是店员直接去找商品。但便当店的场景不同,因为厨房的内场员工需要通过商品名称进行指令传达,所以才会让顾客觉得报编号没有必要。 ”

图片12

这种基于不同岗位责任的划分逻辑指出,报编号或许是订单管理的需求,而传递到制作环节时,名称显然更直观。

还有网友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源:“要求顾客报编号其实可以减少点错单的几率。尤其当菜单上的商品名称很类似时,这就成了必要的防错步骤。反过来,厨房人员使用商品名称指令,其准确率与执行效率会更高。 ”

图片13

这种思路似乎也得到不少人的认同。此外,有人在评论中提到,“报编号可以避免听错或说错商品名称,而厨房的单据只有一个负责人在处理,因此没有这些困扰。 ”

图片14

当然,也有网友分享了类似编号机制带来的尴尬场景。

有一位网友说:“我曾经看过菜单上有一种名字非常羞耻的沙拉,以为这是个特色商品。结果照着菜单读出完整名称后,店员却单纯说了一句‘沙拉一份’,让我感觉被戏弄了。 ”

图片15

还有人提到类似点餐经历:“点过名字超长的味噌拉面后,店员却直接就简化成‘味噌拉面’,这让我内心既无奈又不知该怨念谁。 ”

图片16

从这些经历来看,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顾客在选择报商品名称还是编号时,面对的并非简单二选一,而是习惯和场景需求的交织影响。更有网民从实际操作层面深入分析,指出一些使用编号的机制可能也是为了规避日常运营中的“奥客问题”。

例如,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打工经历:“曾有顾客声称要‘炸鸡’,结果我端出单点炸鸡给他,他却怒骂说‘我指的是炸鸡套餐,为什么不给我套餐!’这种情况下,通过编号确认可以有效避免争议。 ”

图片17

对于这种情况,也有另一位网友表示自己的共鸣:“以前在工作时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有顾客说要炸鸡套餐,实际上他们心里想到的却是海苔炸鸡便当。甚至在东西已经做好后,他们还可能要求重新制作。这时候报编号能帮助店铺减少沟通误解。 ”

图片18

所以,在类似便当店的场景中,看似简单的“报编号”其实承载了很多服务环节的细节优化。尽管顾客感到这一要求有时显得多余,但从店员角度,编号系统可能确实能减少误会,提高操作效率。当然,不同的店铺可能会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机制使用。

至于你呢?当面对便当店点餐时,会选择直说商品名称还是谨遵规则报编号?无论哪种习惯,或许都能从以上观点找到共鸣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