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议论“动漫和日剧中的祭典很奇怪”,只会逛夜市和看烟火!为什么都不去抬神轿呢!

即便你从未踏足日本,也一定曾在动画、漫画、电视剧或电影中见过日本祭典的场景吧?这些虚拟作品似乎让人对日本的夏日祭典产生了独特的印象:夜市的喧闹、烟火的绚烂,仿佛成了祭典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一些日本网友最近却在推特上讨论起,这类作品中关于祭典的描写似乎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祭典本体”——也就是奉纳神明的歌舞 「神乐」 和抬神轿等祭神仪式,却鲜少成为主角。

图片1

这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网友们对于这一现象的独到见解。

一位昵称为 「スドー」 的日本推特用户的发言迅速引起了反响。他指出,在许多虚构作品中,夏日祭典的描写几乎总是围绕着夜市和烟火展开,而几乎看不到与神轿或神乐相关的祭神仪式。这条推文一经发布,立刻掀起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

这位网友分享到:「当我意识到虚构作品中所谓的 『夏日祭典』 大多只涉及夜市和烟火,竟然忍不住觉得这特别有趣。」

图片2

似乎神轿与神乐等祭神活动因作者及观众缺乏现实体验,难以真正融入作品的叙事中。

他补充道:「我小时候曾抬过一次神轿,除此以外便鲜有相关经历。」

图片3

在虚构作品中说起夏日祭典,常常都是逛夜市、看烟火

图片4

相较之下,有描写神乐和神轿的作品就少之又少了!

图片6

图片7

不仅这位网友,如同引燃热议的话题,其他网友也纷纷化身评论员,对祭典描写中这一偏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虚构作品里的祭典描写逛夜市、看烟火的场景,难道还有其他必要的展开吗?哈哈。」

图片8

而另一些网友则从叙事实用性切入:「毕竟像抬神轿这样的活动并不是特别有趣,也很难为推进剧情做出贡献吧?抬神轿的人在活动中基本只能喊口号,连聊天的机会都少,真的无法塑造出令人兴奋的故事。」

图片9

还有人提到了可能的文化因素:「这或许是为避免联想到某些特定的祭典。例如,如果描绘山车仪式,并伴随提灯游行通过插满火把的道路,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某个特定地区或祭典的文化背景。」

图片10

另一条非常有见地的评论指出:「祭神仪式一般会在白天进行,而到了晚上,核心活动已告一段落,自然只剩下夜市和烟火。这或许是作品聚焦于夜间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为了避免过于涉及宗教内容,或者是作者自身缺乏相关的体验,也可能导致这些传统仪式被弱化。」

图片11

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对祭典体验的观察,甚至直接坦言道:「说实话,抬神轿也并没有特别的乐趣啊。通常乡下的小型祭典更容易允许参与者抬神轿,要是换成稍微正式一些的祭典,参与者大多只是旁观,无法亲身体验。」

图片12

还有人提到类似的传统活动,如 「盆踊」 ,也同样鲜少出现在虚构作品中——这让某些观众感到颇为罕见。

图片13

例如,有网友举了经典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的例子,认为其中对 「盆踊」 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看到这部作品居然描绘盆踊,当时觉得特别新鲜。」

图片14

关于频繁出现夜市和烟火的根本原因,有网友综合分析指出,其中可能涉及以下几点:

  • 地方政府主导的祭典增多,一些传统仪式逐渐被弱化。
  • 描写复杂的祭神仪式必须设计相关剧情,唯有类似《你的名字》这种将仪式本身作为主题的作品才可能深入刻画。
  • 神社、神轿等场景对于漫画及动画创作者而言,画起来非常累人。

图片15

另一位网友幽默地总结道:「逛夜市、看烟火的场景确实更容易推进爱情和友情故事啊。相比之下,抬神轿或神乐较少具备这种功能性,不如搭配灯光与烟火的浪漫氛围来推动角色关系。」

总的来说,虚构作品对祭典的某种刻板化处理可能与叙事便利、文化背景以及创作者经验等多方面原因密切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夜市和烟火的呈现总能带给观众一种难以替代的视觉与情感冲击,这或许也是这些元素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