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巴黎,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街头琳琅满目的咖啡馆,或是熙攘的各类历史遗迹与博物馆,大家在涌动的人群中争睹那幅 《蒙娜丽莎》 的风采。然而,如果你怀着对历史与文化的浓厚兴趣,其实还有不同于大众的探索方式——那就是用脚步探访巴黎的墓园。
或许你会感到有些害怕,毕竟“扫墓”通常被视为阴郁之事。可是,这样的体验其实别具一格,这里的氛围,与亚洲的墓区截然不同,反倒能带来独特的文化滋味。如果心存顾虑,不妨将第一站选择在Panthéon——即巴黎万神殿。
这座建筑坐落于圣日内维耶高地,区域自古汇聚着巴黎的智慧与知识,被索邦大学和众多中世纪学院簇拥,堪称思想的圣地。万神殿的前身是圣日内维耶教堂,诞生于18世纪中叶。路易十五在康复后,为表达对圣女日内维耶的感激,特意下令修建此地。建筑师Jacques-Germain Soufflot为其赋予了哥特式结构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融合,宏伟且对称,强调比例之美,象征着永恒的秩序与王权的神圣。
其实,万神殿的故事在法国大革命后有了转折。1789年革命爆发,国民议会决定将教堂变身为“共和国万神殿”,专门安葬为自由、民主和人文科学献身的伟人。进入这里的名字,往往需要由法国总统提名、并通过国会批准,这不仅代表杰出个人的成就,更是整个法国的象征性人物。
漫步万神殿的地下墓室,你会发现伏尔泰、卢梭、雨果、居里夫人等著名历史人物都长眠于此。这里不同于世俗的旅游景点,没有自拍打卡,也无需依赖手机导览,石灰岩结构的墓室庄严肃穆,对称美感令人动容。你若静静地站在墓室之中,让思绪沉浸于空气中的庄重氛围,常常能体验到一种从心底涌现的澎湃感受。
值得玩味的是墓室的布局。伏尔泰与卢梭分居墓室东西两端,这样的安排象征着 “理性与自由的思想碰撞” 。至于居里夫妇,他们被安葬在朴素长方形石棺中,侧墙上仅用简洁文字记录二人的科学成就,这一切都与他们生前低调务实的个性遥相呼应。
但巴黎的墓园远不止一处。如果你想更进一步接近这些历史名人,巴黎几座知名公墓同样值得用心漫步。比如,被誉为“巴黎三大墓园”之一的拉雪兹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其中安葬了肖邦、王尔德等杰出人士;而蒙帕纳斯公墓(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则是西蒙·波娃与萨特的安息地;至于气氛温柔浪漫的蒙马特公墓(Cimetière de Montmartre),它则成为印象派画家德加与香颂天后皮雅芙的最终归宿。
每到一座墓园,都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气息。在树影婆娑的小径上踱步,透过静谧的雕像和石碑,又是一种与先贤们心灵交流的奇妙时刻。这些不为人熟知的角落,往往比世人熟悉的“打卡点”更能让人体会城市的深度和广度。
所以,下回再到巴黎,不妨跳脱常规路线,尝试这条与众不同的旅程。在风物与墓碑之间,用新的视角细细体会这座城市的多重维度,你会发现,巴黎远不止浮光掠影的表面,更有一种厚重与温情,在静谧中等待与你相遇。
-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 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 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 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